关于,苏东坡书法的研究报告怎么写,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书法水平

关于,苏东坡书法的研究报告怎么写



1、关于,苏东坡书法的研究报告怎么写

关于,苏东坡书法的研究报告写的方式如下:

1、题目:对苏东坡书法的研究。

2、正文:分析苏东坡书法,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。

3、结语:对苏东坡书法发表自己的总结,总括全文,深化主题。

4、附录:搜查到的部分原始资料,旁证材料,参考文献。



2、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书法水平

苏东坡的书法水平的评价:

1、用墨丰腴,苏轼书法给人第1直观感就是丰腴,瘦金体以瘦闻名,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,环肥燕瘦,各人喜好不同;

2、结字扁平,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,苏轼书法的结字,多呈扁平,这1特点,在其《赤壁赋》《洞庭春色赋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;

3、横轻竖重,这1点充分表明,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,这1书法特点,在其作品《归去来兮辞》中有明显表现;

4、轻重错落,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,特别是行书中,字与字之间,经常会出现用笔1轻1重,致使字体1大1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;

5、大小悬殊,用笔有轻重,字体有大小,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1大特点,但同1幅作品中,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,苏轼书法可谓独树1帜。



3、当代学苏轼书法最好的是谁

当代书法家李志贤先生写苏东坡当推第1。 李志贤先生,1950年生于上海,1978年加入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(上海书法家协会前身),会员编号88号,是首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历届理事,上海市静安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顾问,上海朵云轩古玩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,是上海戏剧学院书法博士、硕士班任课老师。 李志贤先生13岁学习书法,师从海上“诗、书、画3绝”、中书协和上海书协会员、上海市文史馆馆员、老1辈书画家范韧庵先生(现年104岁),得到徐伯清、胡问遂等书法大家指点,专注书法创作近60年。他早年从研习苏东坡,智永入手,逐步涉猎褚遂良、怀素、黄庭坚、郑道昭、《石门颂》、《大开通》、《衡方碑》、《张黑女》、《张猛龙》、《礼器碑》、《曹全碑》等历代书法名家名作,6朝碑版,乃至甲骨精品原物。他的书法作品传承古典书风,楷书复归平正大气平和,行草书魏晋风度犹现,篆隶甲骨文古朴典雅,每观其作,常常可以感觉到先贤书家的身影。他曾在上海朵云轩、中国文字博物馆、台湾高雄举办过个人书法展,深受广大好评,其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、日本成田山新胜寺等中外机构收藏。 李志贤先生擅长书法,精于书画、碑帖鉴赏。他书艺精湛,甲骨文、篆、隶、草、正、行,诸体皆能,以笔笔到位之中锋运笔,表现其书法艺术爽利坚劲之风神。他是当今书坛具有代表性的,传承古典书法艺术的书法家。他分别于2009年、2013年、2016年在上海朵云轩、中国文字博物馆、台湾高雄举办了个人书法展,并出版了作品集。范韧庵夫子(现年104岁)对他评价:“临池落笔或尚汉魏,或似晋唐,有1种古雅淳朴之气。” 李志贤先生学养丰厚,著作等身。先后编辑出版了如《书法辞典》、《中国书法大辞典》、《中国楷书大辞典》、《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》、《中国隶书大字典》、《中国行书大字典》、《中国篆书大字典》、《中国草书大字典》、《中国正书大字典》、《苏轼书法大字典》、《黄庭坚书法大字典》、《米芾书法大字典》、《蔡襄、蔡京书法大字典》、《秦汉碑刻校勘图鉴》、《书法与碑帖十讲》等2十余部著作和《两宋书史》、《东坡法书简论》、《石渠宝笈?秘殿珠林辨误》、《怎样临写张猛龙碑>》、《东坡分隶密州题刻>》、《我看(传)张旭严仁墓志>》等数十篇学术论文。 李志贤先生与书法为伴已近1个甲子了,他紧紧追随沈尹默前辈和范韧庵夫子的脚步,在书法创作、著书立言、书画碑帖鉴赏、书法教育、书画经营等方面,几十年如1日,沥尽心血,孜孜以求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


4、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书法水平



5、苏轼是怎么学习书法的?

他的书法洒脱遒劲,独具风格,名列"唐宋4大家"(颜真卿,柳公权,欧阳询,苏东坡)之列,又独占"宋代4大家"(苏轼,黄庭坚,米芾,蔡襄)之首。 他曾言:"吾虽不善书,晓书莫如我"。 透过他的书法作品,我们又能看到1个怎样的苏东坡呢? 1 苏东坡的书法特点 书法,对苏东坡来说是1桩乐事,他曾言:"作字有至乐之处","于静中自是1乐",他更是有1套自己的"书论",崇尚书写自然之意趣,不要被书法之"法"束缚。他还提出,"作字之法,识浅、见狭、学不足3者,终不能尽妙,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。" 苏东坡早年的书法作品笔法精细,字体遒媚,颇为传统。《治平帖》是他早期的代表作,是关于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的信札。 当时的苏东坡应该是30岁左右。"乌台诗案"让苏东坡的仕途经历了1次转折,而他书法的风格也因而有所改变,越来越趋向"尚意"。 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是这1时期的代表作品,更有"天下第3行书"之称。 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书于苏东坡被贬至黄州的第3年的寒食节,在经历了几乎是灭顶之灾和贬谪之挫之后,苏东坡的失意、低落全都流露于此诗中,并显现在每1字上。 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是"直抒胸臆"和"形神兼备"的范例,无论是诗文还是书写,都给人1气呵成之感。 2 苏东坡与米芾的故事 有1个无可辩驳的事实,假如没有米芾,苏轼还是苏轼;但没有苏轼,米芾可能就不是米芾了。 苏轼与米芾 苏轼比米芾大14岁,两人交往不多,但绝对算是知己。他们有两次重要的会面,后果都很严重:第1次见面,苏轼给米芾指出了1条光明的大道;最后1次见面,却成为两人的诀别。



6、苏轼的书法特色如何,人们为什么称他的字

苏轼的书法特色如何,人们为什么称他的字为“石压蛤蟆”?苏轼北宋文豪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4川眉州人。他以飘逸洒脱的诗词闻名于世。除此之外,苏轼的书法也是1流的。他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为“宋4家”。那么,苏轼的书法有什么特色,人们为什么用“石压蛤蟆”来评价他的字呢?次韵秦太虚诗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书 纵30.7X横45.3厘米在书法上,苏轼专长行书和楷书。他早年学习“2王”,中年以后学颜真卿、杨凝武,晚年学李北海,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,从中吸取营养,在继承传统的销物基础上努力革新,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。他曾经自评说:“我书造意本无法,自出新意,不践古人。”从流传下来的苏轼真迹来看。苏轼的字既有天真烂漫的韵调,又有饱满强劲的丰腴之态。他的书法多取侧势,结体扁平稍肥。据说这与他握笔的姿势有很大关系,苏轼执笔为“侧卧笔”,即毛笔卧于虎口之间,类似于现在所致钢笔的姿势,故其字右斜扁肥。其下笔有神,流畅自然。他的书法汲取晋、唐、5代书法名家所长,揉以自己对生活、对诗文、对汉字的独特理解,不拘泥于古体,自成1派,创造出1种具有苏氏特色的书法风格。黄庭坚曾在《山谷集》中评价到:“本朝善书者,自当推(苏)为第1。”东武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草书 纵28.7X 横22厘米关于苏轼的字被评为“石压蛤蟆”,有咐斗歼这样1段趣事。《独醒杂志》卷3中记载说:“东坡日: ‘鲁直(黄庭坚字)字虽清劲,而笔势有时太瘦,几如树梢挂蛇。’山谷日:‘公之字固不敢轻论,然间觉褊浅衡冲,亦甚似石压蛤蟆。’2公大笑,以为深中其病。”覆盆子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书 纵27.7X 横44.8厘米苏轼本比黄庭坚年长几岁,由于经常在1起切磋诗文,推敲书法画艺,两人渐渐成了亦师亦友,无话不谈的忘年交。黄庭坚虽然也以诗词见长,但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要略胜1筹。他学习书法最初学习周越,又取法颜真卿、怀素、焦山等人,最终自成体系。他的字虽凝劲有力,但是每1个字为了突出其中的1些笔画,往往写得特别夸张,以致结构变化性极强,整体呈现出中间细腰的效果。所以苏轼调侃黄庭坚的字为“几如树梢挂蛇”。对于苏字所呈现的头向上斜,脚向下伸的结构特点,黄庭坚则概括为“石压蛤蟆”。可以说,两人是在调侃的同时,也精准地指出了对方书法的不足之处。纵观苏轼的书法,确有鼎石施力的效果。因而,后人延用了黄庭坚的这句调侃之词,将苏轼的书法概括为“石压蛤蟆”。获见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书 纵27.7横38.1厘米。

相似内容
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