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黄铜和金的区别?黄铜香炉怎么包浆

古代黄铜和金的区别?



1、古代黄铜和金的区别?

金和铜的区别还是很大的,比如硬度、密度都可以比较出来。而且色泽也不同。古代金的包浆有1点发乌,铜的包浆偏绿。但具体到断代和鉴定真伪就得找行家了。。相较于书画瓷器,近年印章才算刚刚兴起。。不过还是很有发展的。



2、黄铜香炉怎么包浆

“包浆”其实就是“光泽”,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,在表面上形成1层自然的光泽。瓷器、木器、玉器、铜器、牙雕、文玩、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都会有包浆。包浆温润细腻,幽光沉静,显露出1种年代感。与刚出炉的新货的“贼光”、浮躁的色调、干涩的肌理形成反差。 而在金属器具中,铜制品以其厚重沉稳的颜色和漫长的历史积淀显得尤为出挑。而铜质水龙头为了防止氧化,会刷多层油漆隔离,阻断了空气和水的接触,自然不可能形成包浆。 而铜质水龙头为了防止氧化,会刷多层油漆隔离,阻断了空气和水的接触,自然不可能形成包浆。 焚香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,应用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、写字的书房内,焚上1柱香,营造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意境。因此,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、瓷、铜、铁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。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,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,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黄铜做旧 非原创铜器做旧唐朝以前的青铜器称古代青铜器,唐朝以后的青铜器称近代青铜器。古代青铜器、近代青铜器被埋在地下或藏在洞穴中千百年,被挖掘或开采出来,铜器地子上有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、绿、紫、碱、沙土等20余种锈色,且有深有浅。锈色很美,美得自然,美得很“野”。我们复制古代青铜器就要照着古代青铜器的“面貌”复制。作旧方法是: 把新铜器浸泡在酸梅液中,1泡就是十几天,捞出。将漆皮泡在酒精中至漆皮溶化,再调入矿石色,在其铜器上作旧。这样,即使是1位技术十分熟练的工匠,复制1件不大的古代青铜器也得50多天,而且做的地子和锈不牢固,用指甲1划就掉下来了,新铜也露出来了。还有1种方法,就是把打磨好的新铜器埋在地下,上面留1个浇水孔,经常倒水湿闷着,23年后挖出来。首先用钢锯把铸口锯掉,锯时别伤了器体,再用钢锉把锯口锉平; 其次用砂布将铸口及整个铜器磨平、磨细; 最后用磨铜碳(椴木炭放在水中浸泡透)蘸水将整个铜器内外特别是花纹处表面磨得平光柔细。

2、煮黑 按硫化钠(Na2S·9H2O)与水H2O1∶3的重量比倒入铁容器中,加热煮沸后,放入已经预处理好的青铜器(硫化钠水溶液要没过器面),煮沸20分钟后取出。这时平光柔细的青铜器面变成黑色,放入清水中浸泡。用毛笔或棕刷蘸着咬旧液在已经煮过黑的青铜器上均匀涂抹,至少涂抹两次。 咬旧液配制的方法是: 将硫酸铜(CuSO4·5H2O)与氯化氨NH3Cl按1∶1的重量比,倒入广口玻璃瓶中(如硫酸铜块大,可将其放入石臼中砸成小米粒状),再倒入好的白酒(2锅头即可),白酒要没过硫酸铜和氯化氨混合体、泡24小时,调和均匀了即用。 涂抹两次后,待器上的咬旧液未干而潮时,用清水冲咬旧液。再用羊毛刷子沾水轻轻刷器,最后用拧干的湿毛巾将器上的水蘸净、晾干。



3、中国古代的 铜钱 用的是哪种铜?? 黄铜 青铜 白铜 红铜??

我国古代金属铸币,是以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铅、锡为币材,其中主要以铜为主。  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用铜合金形式铸造的,因为合金的成分不同,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。各朝各代鼓铸铜钱,都有极其严格的比例配方。   古钱的铜质主要有青铜、紫铜、白铜等数种。青铜属铜锡铅合金,其颜色有深红、淡红或水红、青白、微黄等。紫铜的含铜量最高,1般在90%以上,颜色紫红。黄铜指铜锌合金,其颜色有淡黄、金黄之分。白铜指铜镍合金,多见于近代机制币。有1些铜质呈银白色的方孔圆钱,习惯上也称为白铜钱,但实际上并不含镍或含镍很少。它仍是1种青铜,只是铅锡的成分较多而引起了铜色的变化。如:常见的有“开元通宝”、“大定通宝”白铜钱。另外,清末民国初年新疆、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、铅,铸成的钱币颜色泛红,俗称“红钱”。可见,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各地的铸钱方法、铜矿资源、成分配给、冶炼技术都不相同,所以古钱的铜质颜色也有很大的差别,每个朝代各有特点。古钱的成分1般采取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获得,但这种破坏性试验对古钱鉴定来讲并无实际意义,所以古钱铜质的颜色在鉴定上显得更为重要。   先秦、汉代至明中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,其特点是铜色青白色中微带淡红。例如,先秦时期圆钱的颜色为深红,接近紫铜。刀布币的铜色多呈淡红,质地较硬挺。“半两”及“5铢”钱的铸期较长,各时期铜色也深浅不同。隋代的“5铢”钱因为锡的成分大,铜质泛白,我们称之为“白钱”。辽钱铜色深红或紫红,西夏钱铜色为水红。元、明、清时期,我国的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迅猛发展,铜合金的配比在铸币上也表现出来了,白铜、黄铜进入了铸币行列,而黄铜则在明、清两代是极盛期,这与人们掌握了锌的提炼技术有关。可见,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。我们需要结合文献中的记载,考察各朝各代铸钱的合金配比,用手中的实物加以佐证。   例如,我们今天在古币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先秦时期各种各样的刀、布等钱币,它们外表虽然通体绿锈,但擦掉锈色之后,能看到其质地却是黄铜。因为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钱币铸造都采用的是青铜,所以,这些刀布币应是伪品无疑。但应该注意这1点,有些造假手段高明的人,在铸造先秦时期较为稀有的刀、布币时,先将1般不值钱的“5铢”、“4铢半两”钱熔化,用这些钱币的铜液重新浇铸成刀、布币的形状,质地仍为青铜,使人难以辨识,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。因为这些改铸后的刀、布币看上去铜质很新,没有那种应该有的包浆,颜色刺眼,制造得粗糙不堪,不规整,表面布满麻坑,不具备古钱常有的润泽、光滑等特征。



4、中国古代的 铜钱 用的是哪种铜?? 黄铜 青铜 白铜 红铜??

我国古代金属铸币,是以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铅、锡为币材,其中主要以铜为主。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用铜合金形式铸造的,因为合金的成分不同,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。各朝各代鼓铸铜钱,都有极其严格的比例配方。 古钱的铜质主要有青铜、紫铜、白铜等数种。青铜属铜锡铅合金,其颜色有深红、淡红或水红、青白、微黄等。紫铜的含铜量最高,1般在90%以上,颜色紫红。黄铜指铜锌合金,其颜色有淡黄、金黄之分。白铜指铜镍合金,多见于近代机制币。有1些铜质呈银白色的方孔圆钱,习惯上也称为白铜钱,但实际上并不含镍或含镍很少。它仍是1种青铜,只是铅锡的成分较多而引起了铜色的变化。如:常见的有“开元通宝”、“大定通宝”白铜钱。另外,清末民国初年新疆、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、铅,铸成的钱币颜色泛红,俗称“红钱”。可见,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各地的铸钱方法、铜矿资源、成分配给、冶炼技术都不相同,所以古钱的铜质颜色也有很大的差别,每个朝代各有特点。古钱的成分1般采取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获得,但这种破坏性试验对古钱鉴定来讲并无实际意义,所以古钱铜质的颜色在鉴定上显得更为重要。 先秦、汉代至明中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,其特点是铜色青白色中微带淡红。例如,先秦时期圆钱的颜色为深红,接近紫铜。刀布币的铜色多呈淡红,质地较硬挺。“半两”及“5铢”钱的铸期较长,各时期铜色也深浅不同。隋代的“5铢”钱因为锡的成分大,铜质泛白,我们称之为“白钱”。辽钱铜色深红或紫红,西夏钱铜色为水红。元、明、清时期,我国的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迅猛发展,铜合金的配比在铸币上也表现出来了,白铜、黄铜进入了铸币行列,而黄铜则在明、清两代是极盛期,这与人们掌握了锌的提炼技术有关。可见,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。我们需要结合文献中的记载,考察各朝各代铸钱的合金配比,用手中的实物加以佐证。 例如,我们今天在古币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先秦时期各种各样的刀、布等钱币,它们外表虽然通体绿锈,但擦掉锈色之后,能看到其质地却是黄铜。因为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钱币铸造都采用的是青铜,所以,这些刀布币应是伪品无疑。但应该注意这1点,有些造假手段高明的人,在铸造先秦时期较为稀有的刀、布币时,先将1般不值钱的“5铢”、“4铢半两”钱熔化,用这些钱币的铜液重新浇铸成刀、布币的形状,质地仍为青铜,使人难以辨识,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。因为这些改铸后的刀、布币看上去铜质很新,没有那种应该有的包浆,颜色刺眼,制造得粗糙不堪,不规整,表面布满麻坑,不具备古钱常有的润泽、光滑等特征。



5、黄铜香炉怎么包浆

“包浆”其实就是“光泽”,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,在表面上形成1层自然的光泽。瓷器、木器、玉器、铜器、牙雕、文玩、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都会有包浆。包浆温润细腻,幽光沉静,显露出1种年代感。与刚出炉的新货的“贼光”、浮躁的色调、干涩的肌理形成反差。 而在金属器具中,铜制品以其厚重沉稳的颜色和漫长的历史积淀显得尤为出挑。而铜质水龙头为了防止氧化,会刷多层油漆隔离,阻断了空气和水的接触,自然不可能形成包浆。 而铜质水龙头为了防止氧化,会刷多层油漆隔离,阻断了空气和水的接触,自然不可能形成包浆。 焚香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,应用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、写字的书房内,焚上1柱香,营造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意境。因此,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、瓷、铜、铁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。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,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,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黄铜做旧 非原创铜器做旧唐朝以前的青铜器称古代青铜器,唐朝以后的青铜器称近代青铜器。古代青铜器、近代青铜器被埋在地下或藏在洞穴中千百年,被挖掘或开采出来,铜器地子上有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、绿、紫、碱、沙土等20余种锈色,且有深有浅。锈色很美,美得自然,美得很“野”。我们复制古代青铜器就要照着古代青铜器的“面貌”复制。作旧方法是: 把新铜器浸泡在酸梅液中,1泡就是十几天,捞出。将漆皮泡在酒精中至漆皮溶化,再调入矿石色,在其铜器上作旧。这样,即使是1位技术十分熟练的工匠,复制1件不大的古代青铜器也得50多天,而且做的地子和锈不牢固,用指甲1划就掉下来了,新铜也露出来了。还有1种方法,就是把打磨好的新铜器埋在地下,上面留1个浇水孔,经常倒水湿闷着,23年后挖出来。首先用钢锯把铸口锯掉,锯时别伤了器体,再用钢锉把锯口锉平; 其次用砂布将铸口及整个铜器磨平、磨细; 最后用磨铜碳(椴木炭放在水中浸泡透)蘸水将整个铜器内外特别是花纹处表面磨得平光柔细。

2、煮黑 按硫化钠(Na2S·9H2O)与水H2O1∶3的重量比倒入铁容器中,加热煮沸后,放入已经预处理好的青铜器(硫化钠水溶液要没过器面),煮沸20分钟后取出。这时平光柔细的青铜器面变成黑色,放入清水中浸泡。用毛笔或棕刷蘸着咬旧液在已经煮过黑的青铜器上均匀涂抹,至少涂抹两次。 咬旧液配制的方法是: 将硫酸铜(CuSO4·5H2O)与氯化氨NH3Cl按1∶1的重量比,倒入广口玻璃瓶中(如硫酸铜块大,可将其放入石臼中砸成小米粒状),再倒入好的白酒(2锅头即可),白酒要没过硫酸铜和氯化氨混合体、泡24小时,调和均匀了即用。 涂抹两次后,待器上的咬旧液未干而潮时,用清水冲咬旧液。再用羊毛刷子沾水轻轻刷器,最后用拧干的湿毛巾将器上的水蘸净、晾干。



6、我想问下明代香炉黄铜的底下有 大明宣德年制 、字样,有收藏价值吗?大约值多少钱有知道麻烦给解答下,谢

宣德炉啊 是真的值钱的. 由于宣德炉价值不菲,市场上伪品很多,怎样来分辨这些伪品便是让收藏者们比较头疼的1个问题。 辨别宣德炉的真伪主要看3个方面:

1、看包浆。真品包浆温润,宝气内蕴,长时间不变。伪品包浆枯槁,有的象油漆,越放久越难看。

2、看铸工。真品铸工质量平均,精品铸工相当精。伪品铸工不平均,有地方好有地方差,或者铸工粗糙。

3、看磨损。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,特别是在足底。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。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,有熏炉、香炉、手脚炉之分。古人崇尚焚香,香炉用途极多,主要功能有3点:1是用来熏衣;第2是书房必备之器,有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的诗句为证;第3是用来供祀神佛。明代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供祀之类,是专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,宣德炉选料考究,做工精美,款式古朴典雅,当时就十分珍贵。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,宣德炉的色彩丰富,它以紫红色为基调,有褐、青、绿、红、蓝、黄、白、金等数十种颜色。炉的构造由炉耳、炉身、炉足3部分组成。炉耳有:象耳、狮耳、环耳等,都成对置于炉身的两侧。有的炉不饰耳,炉身光素不作纹饰;有时还在炉身外部敲上些小块金箔。宣德炉炉壁厚重,拿在手上有1种沉甸甸的感觉;款识规范端庄,大多落于炉外底部。据记载:宣德炉仅在宣德3年铸造过1次,1共5000只,以后就封炉不铸了。由于宣德铜炉名冠天下,所以后世多有仿制,但是无论怎么仿,它的颜色、铜质都与真正的宣德炉相差甚远。

相似内容
更多>